•  
  •  
  •  

本学期“学科国际前沿教师培训”首个系列讲座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11-05-04
来源:hga030皇冠手机登录地址学科国际前沿教师培训

3月29日下午,在人文楼二层会议室,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执行编辑谢茂松先生讲完《大人之学——王船山的经史之学与政治实践》,与在座的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所长陆建德教授、人大hga030皇冠手机登录地址院长孙郁教授等学者近两个小时的对话讨论后,圆满结束了为期一个月的hga030皇冠手机登录地址“学科国际前沿教师培训”系列讲座。


谢茂松先生的讲座开始于3月8日,第一讲为《大臣以及大臣之道——王船山史论、经解对政治实践之思考》,由hga030皇冠手机登录地址院长孙郁教授主持、清史所杨念群教授评论,在座参与对话、讨论的学者有副校长杨慧林教授,hga030皇冠手机登录地址姚丹副教授、哲学学院干春松教授、政治学系任峰副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张帆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唐文明副教授,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刘宁副研究员、历史所牟坚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江湄教授,三联书店曾诚副编审、《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读书版”李二民副编审。谢茂松先生提出,“大臣”以及“大臣之道”是王船山史论《读通鉴论》、《宋论》中最为关键的提法。他首先讨论了王船山对与“大臣”相对的几类士人、臣子的批评,即急于求成、不择手段的功名之士、刻核之吏、矫诡之士、游士,不考虑政治后果的直谏之士、妄人、意气之士、躁人,政治能力不足的疏庸之士、鄙陋之庸臣,逃避政治的清孤之士,以此见大臣之难得。船山在具体的历史中严格辩析谁“允为大臣”,常识,包括《资治通鉴》在内所推重的名臣往往并不被船山所认同。由于大臣任天下之之重,大臣之品格则需要极高的要求,这即是 “大臣之道”。谢茂松先生认为,船山所提出的大臣之道显示出真正成熟的政治,显示出责任之重,对政治后果之承担,它是政治品格与政治能力的一体,是最高的政治实践的智慧。杨念群教授的评论对谢茂松先生的研究有四点印象:一是对士阶层研究的细化。过往研究将士的角色定位为维护道统,通过以“道”抗“势”作为基本命题而将士纯洁化,谢茂松先生的研究则完全不同,他将“士”与“大臣”互换、重合,重新将士拉回到政治,同时强调理势合一。二是突破了中国哲学史范畴论的框架。三是将儒学贯穿于政治实践。儒学不能空谈,如果儒学没“用”就完了。谢茂松先生所提出的“政治成熟度”作为一个关键词很有分析力,值得推广,如中国近代人物治国之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政治的成熟度。四是突破了新儒学的束缚。杨念群教授最后提出船山的大臣之道的对应物是君王之道,需要合二者而观之。

杨慧林副校长对于王船山对各种臣子的批评的具体细节,如“未能受谏,安能谏人”、对“疏庸之士”的批评、对“妄人”之方走而言飞等甚有同感。他指出谢茂松先生试图对中国政治传统、对儒家给出新的解释,并与杨念群教授一样,提出在关注大臣之道的同时也需要关注与此相对应的君王之道。孙郁院长提到胡适主张的“好人政府”与传统的大臣之道的关系,由此而重新探讨“五四”与传统的内在关系。其他来自文、史、哲、政治学等不同专业的学者则一起探讨了“大臣之道”所具有的主体的实践能力的养成的意义,儒家的教化、治法,船山对于宋代政治的批评,船山学与历代帝范、士范的关系,哲学研究与史学研究之间的张力等多种面向、多学科的问题。

3月15日第二讲为《“志、量、识”——王船山经解、史论对心性之学与政治实践之间关系的思考》,由哲学学院副院长干春松教授主持、北大哲学系杨立华教授评论。在座参与对话讨论的学者有副校长杨慧林教授、hga030皇冠手机登录地址院长孙郁教授、姚丹副教授,中央党校副校长李书磊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唐文明副教授。谢茂松先生在这讲中提出宋明理学到王船山那里,心性才与实际的政治操作真正紧密地内在关联起来,并有效地解释实际的历史。他首先讨论了船山《读四书大全说》、《四书训义》、《周易外传》等经解将心性与政治实践的关联落实于“志”、“量”、“识”,以及“心有广大深远之术”。谢茂松先生接下来则讨论了船山将其经解中的“志”、“量”、“识”以及心术观贯穿于其晚岁所著史论《读通鉴论》、《宋论》的具体政治史的分析之中,讨论了心性之学落实于政治的实践者“大臣”身上,“大臣之道”与“志、量、识”的合一。他的上一讲偏于由船山史论而及经解,可谓是由用而及体,这一讲则是由经解而及史论,可谓是由体而及用。杨立华教授的评论有四点:一、谢茂松的文章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好文章不用看文章,看材料的摆放位置,即使一句话不分析,就知道作者的命意所在,谢茂松对于心性的处理就是如此。二、这是篇真正有志向的文章,其目标是做士的研究,“志、量、识”作为士之品格的意义在于深入反省今天知识分子应该怎么做。三、今天读到太多的学术论文提供的是拙劣知识,不益智,而读谢茂松的文章则带来心智的成长。四、文章的问题意识。谢茂松在船山复杂的问题中,拈出“志、量、识”来贯通心性与政治实践,显示出他具有敏锐的学术判断力。杨立华教授献疑之处则在于他认为宋明儒是通过改变道德而改变政治的,唐文明副教授也同样提到礼乐教化等问题。在座的博士生也踊跃发问,主要的问题有:倘若谢老师由船山的政治哲学展开而试图开创中国政治哲学的一条新思路,是否会与西方以科学、形而上学为基础的西方政治哲学产生正面交锋?船山是否也关注权力分割、政治正当性的问题。

李书磊副校长最后就日本刚发生的核泄漏,而谈到当今政治家所面临的是充满风险的社会,需要从中国文化精神中汲取力量,要有“志、量、识”的立心、立身、立德的修养。

3月22日第三讲为《从文人到经学家——明儒郝敬(1558-1639)经学与清代经学之发生》,由徐楠副教授主持、李柄海教授评论,在座参与对话讨论的学者有hga030皇冠手机登录地址姚丹副教授、哲学学院温海明副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杨立华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江湄教授,中国社科院文学所贺照田副研究员、刘宁副研究员、哲学所张志强副研究员,三联书店学术编辑室主任冯金红副编审。谢茂松先生在这一讲讨论了明儒郝敬及其经学,这是一位曾对清三百年学术史有过重大影响,但却被后世包括今天梁启超、钱穆的学术史所遗忘的晚明经学大家。谢先生以大量的历史文献、历史事实重新还原了郝敬的《九经解》对于清初经学的全方位影响的历史脉络,由此过往明清学术转型研究中涉及到的前后传承关系、历史动力、发生学等解释都要加以修正,与郝敬在后世影响相联系的问题是他为何在后世被遗忘。值得注意的是,谢先生对于明儒郝敬及其经学的研究是多方位的:包括郝敬走向经学之前,在江浙与北京为官所见之经世才能及其文人生活,郝敬的辟佛老、李贽、制礼、批朱子与闭户解经所见对儒学纯粹化之追求,郝敬经解中所贯穿的“温柔敦厚”说对道学政治文化的批评,郝敬《九经解》之要义、创辟与特色所在,郝敬经学从晚明清初一直到晚清、民国之影响。谢先生的郝敬研究一方面显示了史料考证的功夫,另一方面则展示了整体上把握一位明儒所需要的多方位研究,多方位研究的背后则是历史、文学、哲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这一思想文化史的研究进路。李柄海老师的评论认为谢茂松先生的研究显示了严密的逻辑,对于郝敬在经学史上的定位很准确,对于郝敬所强调的解经“不可为典要”而要有涵容,则看到了经学经典化后所存在的问题。

杨立华教授比较谢茂松先生的王船山研究的贡献在于发明,郝敬研究的贡献则在于对被遗忘者的发现。江湄教授认为谢茂松先生所提供的郝敬研究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过往的人物研究不易有创辟性,不易讨人喜欢,往往是发现在当时不重要的历史人物,而谢茂松先生却反其道而行之,郝敬在后世无闻,尤其不在今天的思想史叙述上占有任何地位,谢茂松先生以大量确凿的历史材料重新为我们呈现了郝敬在当时的重大影响,其研究融合了思想史、社会史、文化史研究的进路,将思想放在实际的生活实践世界里,加深了对前转型期历史动力的理解,以及对郝敬所具有的近三百学术史前转型期思想暧昧的特点的理解。他的研究对于我们重新回到人物研究具有一定的典范性与启发性。徐楠副教授提出《四库》馆臣谓郝敬经学时有创辟,同时又谓其多臆断之辞,这一偏见背后是否也表明了郝敬经学的缺陷?姚丹副教授则提到郝敬早期入仕对其后来学术的意义。刘宁副研究员提到郝敬经解的刊刻问题。贺照田副研究员问到当时是否有对郝敬从祀的讨论。张志强副研究员提出郝敬与阳明学的关系问题。温海明副教授则提出郝敬一系列的“不”的行为选择是否与他仕途受挫有关。

3月29日第四讲为《“大人之学”:王船山的经史之学与政治实践》,由hga030皇冠手机登录地址姚丹副教授主持、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所长陆建德研究员评论,在座参与对话、讨论的学者有hga030皇冠手机登录地址院长孙郁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张辉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唐文明副教授,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张志强副研究员、历史所牟坚博士,哲学学院干春松教授、政治学系任峰副教授。谢茂松先生在前两讲对船山的经学、史论的讨论是以议题为中心,而最后一讲则希望为博士生提供具体的经典诠释。他细致解读了王船山《周易内传》对《周易》第三卦,即乾、坤二卦之后的屯卦的诠释,以见“治道”之始,并见微知著而明船山之“大人之学”。基于杨慧林副校长、杨念群教授在第一讲的评论里都提到需要注意与大臣之道相对的君王之道,谢茂松先生特意在最后一讲以《宽而有制与公忠体国——乾隆御批<历代通鉴缉览>对明代君臣的评论》为题,比较了作为清朝皇帝的乾隆与作为士人的明末清初的王船山二人的《通鉴》学对于大臣的思考以及对明代政治的批评。他批评所谓秦以后专制之说,陆建德研究员对此表示非常同意,其评论指出乾隆与船山共通的是对国家利益、全民利益的考量。由于历史的不可重复,它的保存依赖于某些历史叙述,而历史技术本身受中介的影响,乾隆对写史的人有质疑;船山则对政治人物的私心特别敏感,对人的心理体察细微。陆建德研究员强调中国需要有强大而有效的中央政府,才能汲取足够的税收而有积极主动的办事能力,他批评明代中央政府财政收入仅够用于边务,并批评为后世所称道的清代雍正的“永不加赋”其实是劣政,他感兴趣于谢茂松先生讲座中所提及的晚明矿税,谢茂松先生对晚明矿税以及白银、边饷、财政等问题作了解释。陆建德研究员问到船山的“志、量、识”是否能做到经验主义地看政治,唐文明副教授认为谢茂松先生正是要把船山拉到经验主义里,他今天第三次听讲船山,才明白谢茂松先生所讲对于为政者很有益。而唐文明副教授所提的问题是乾隆、船山为何合流、一致?陆建德研究员认为二人之一致在于国家利益,唐文明副教授进而批评船山太强调功效,认为儒臣之迂腐长远来看有意义,干春松教授同样强调孟子一开始就被视为迂腐,他也批评王船山一天到晚都想着政治有效,质疑怎么国家利益就成了首先考虑的,陆建德研究员就此回应是船山对于士提到更高的要求。张志强副教授认为毛泽东评价曾国藩是“传教之人兼办事之人”可以回答干、唐二位的问题,他认为谢茂松先生的船山研究的意义在于政治判断力的培养,在复杂的形势下,做政治判断力是有道德根据的,这也是中国政治文化非常重要的特点。任峰副教授则评价谢先生的船山研究、乾隆研究具有“治术儒学”以及“王夫之主义独断”的特色。张辉教授从谢茂松先生的船山研究看到中国言说政治的方式。由对屯卦的解读,可以看出船山的所有解释是把自然哲学转化为政治哲学,中国传统是将心性之学、形而上学与政治哲学连结。乾隆御批《历代通鉴缉览》的特点不是在于政治科学,而近于列奥·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姚丹副教授认为谢茂松所诠释的船山的政治哲学与列奥·施特劳斯所诠释的霍布斯的“凡人”不同,船山的是“圣人”,她问到今天的知识分子如何介入政治实践?就此问题,孙郁教授提到现代中国的胡适的好政府主义就在处理学者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他在四讲的最后总结发言中认为谢先生的船山研究对于士大夫的治国之术的思考,乃是不多见地在做一个流派,是冒险,也充满挑战性。

谢茂松先生的四次讲演一方面为我们展示了经学、史学与政治学的结合,另一方面,展示了不同的研究面向:政治思想史与学术史、思想文化史、社会史的不同研究进路;会通各经并结合史论,以发明为主的明清之际大儒王船山政治哲学与治道之研究,与建基于大量地方志、明人文集等扎实的文献之上,以发现为主的明儒郝敬研究;从经学、史论中提炼“大臣之道”与“志、量、识”等议题与对经典《周易内传》屯卦的细读。

与会者除hga030皇冠手机登录地址师生外,亦有来自人大、北大、清华、首都师大、中国社科院以及中央党校等院校的文、史、哲、政治学等多学科的中青年学者,每次不同专业学者之间的对话、讨论近两小时,气氛非常热烈,既有与讲者的对话,亦多互相之间的对话。

图:钟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