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讲座回顾】汉语国际教育专题讲座第一讲 李泉:跨文化交际冲突案例分析——兼谈学位论文写作

发布时间:2021-04-13
来源:

4月9日上午,2020-2021学年春季学期汉语国际教育专题讲座第一讲在苏州校区修远楼303教室开讲。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泉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同学们带来了题为“跨文化交际冲突案例分析——兼谈学位论文写作”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卢达威老师主持。


李泉教授主讲2020级汉语国际教育专题讲座第一讲

李泉教授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信念为引,指出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背后往往都有信念,不同的教学信念有不同的教学实施,就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益。他详细介绍了汉语教学信念的构成和来源,他认为汉语教学应该重视采纳二语教学信念和方法,不断吸收和借鉴国外同行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更应该发掘和提炼个性化的汉语教学理论和方法。

基于汉语国际教育课堂中外跨文化交际冲突现象,李泉教授分析了冲突的表现和成因,并提出了以下六个涉及全局性的宏观信念:一是目标观,培养学习者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二是语言观,确立并体现“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的信念;三是学生观,客观评价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和认知能力;四是教师观,从主观和行动上树立践行师生平等的信念;五是方法观,因学生、内容、情境取法、用法、造法;六是汉语观,客观评估汉语学习难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李泉教授讲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信念

随后,李泉教授又从教材观、语法观、语音观、备课观等涉及局部问题的中观信念进行分析,他表示,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教材的编写意图、内容选择和呈现方式,同时依据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学习需要对内容进行适当补充与扬弃。他认为,语法教学应和语义教学、内容教学,与实际语句和语篇结合起来;应高度重视语音教学,讲究方式方法;他希望大家不要过分依赖配套教案,而是基于自己的研究和思考完成教学设计。

结合教学实际,以《发展汉语》等教材为例,李泉教授分享了自己在对外汉语教学实操课堂的相关案例,从课型观、写字观、背诵观、管理观等涉及具体问题的微观信念展开介绍,让同学们切实感知教学信念在指导教学体现的重要作用。


李泉教授现场教学演示

讲座最后,李泉教授与大家探讨了论文的选题、创新和写作等相关问题。他希望大家能高度重视、严肃对待硕士毕业论文,争取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创见。


李泉教授与学子互动问答

讲座结束后,李泉教授耐心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文:何纯洁 王雯琪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