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哈佛大学田晓菲教授系列讲座在我校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0-01-15
来源:
2020年1月10日下午和1月13日上午,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田晓菲应hga030皇冠手机登录地址古代文本文化国际研究中心邀请,分别举办了题为“经国大业与喫时下饭:文选、文则、文运”和“‘两回驴背’:新诗、旧诗、现代诗”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系hga030皇冠手机登录地址古代文本文化国际研究中心“无量”讲堂系列第二期。
1月10日下午的讲座由古代文本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教授柯马丁(Martin Kern)主持,hga030皇冠手机登录地址洪越副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访学者叶晔教授参与对谈。
讲座中,田晓菲教授首先以曹丕“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与朱熹“文只如喫饭时下饭耳”两句引入,表明自己此次讲座力图从“文学选本”这一特殊角度入手,以长镜头与历史大趋势的眼光,来看待从中古早期至十三世纪“文”的内涵和价值变化。随后田晓菲教授提到,从东汉至宋元的文学选本编选,存在三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期,即公元五六世纪、公元八世纪与公元十二三世纪。
田教授重点讲述了公元十二、十三世纪的选本。主要分析了南宋陈骙《文则》一书,其大量选取经史子部文献作为范文,并关注文献修辞上的写作技巧,体现出与前时期不同的特质。而南宋选本《文章正宗》极可能深受《文则》的影响,在分类、范文上与《文则》相似,也将经史子部文献纳入。南宋选本中对经史子集传统观念的打破,影响到明清及后世。通过对不同时期选本“长镜头”式的观照,田晓菲教授总结到,中古早期至十三世纪的选本主要呈现出三点改变:一是散文写作愈发重要;二是古文选本编选更多旨在教授作文之法;三是“文”范畴发散扩大,“在道之外寻找到了新的天地”。在宏观长镜头式的研究视角下,中国文化传统不断延续的表象背后,许多内在隐晦的变化正在发生,这值得关注。
1月13日下午的讲座,由hga030皇冠手机登录地址杨联芬教授主持,hga030皇冠手机登录地址洪越副教授参与对谈。
田晓菲教授以聂绀弩先生的《赠钟敬文》:“昔作新诗今旧诗,两回驴背受君知。问新诗好旧诗好,笑此一时彼一时”开始,介绍了聂绀弩先生从早年激烈抨击旧诗,坚决拥护新诗到晚年虽写旧诗但又不希望年轻读者阅读他的旧诗的复杂心态的改变。接着,田教授进一步探讨了旧诗在二十世纪的意义,她着重分析了聂绀弩对诗歌形式选择的原因,律诗的格律、对仗的技术性限制使得诗人能够忘记现实进入完全不同的境界,与新诗的神圣不同,聂绀弩突出旧诗的娱乐性,充满谐音、借字、借对的文字游戏,如《钟三四清归》《斥鷃》,且在特定时空中,律诗有表达“若即若离,可解不可解”这类特殊情感的能力,《削土豆种伤手》《搓草绳》《过刈后向日葵地》中均有诚恳与荒唐并存的反讽之感,使得其诗歌含意复杂,与之相对照,朦胧诗人芒克的新诗《阳光中向日葵》在感情上单纯、透明、专横。由此可见,新诗和旧诗是互相依赖并存的,聂绀弩诗的反讽性在当时只能通过旧诗加以体现,迫使旧诗承担古典诗不需要承担的情感。
最后,田教授讨论了21世纪的新体和旧体,互联网的存在使得新诗旧诗能够并存,缩小二者之间的距离,超越了文学机构的制约,新诗日益通俗化大众化,拉近了与中国古诗日常化表达的距离,而五四以来对旧诗高雅化的界定使其成为民族情感、民族主义议程上的重要题目,反而背上了文学传统的包袱,难以逃脱传统语言与意象的束缚而唯美化,新诗旧诗互换了位置。故而,文学史中的现代并非是线性的时间模式,更是空间结构,新体与旧体同时存在。
两场讲座的与谈人均针对讲座内容做出了精彩回应,从自己的学术专长出发与田晓菲教授讨论了一些问题。来自我校和各高校的同学们在问答环节积极提问,气氛热烈,从另一个角度反应了讲座的成功。
文字:张鑫 徐琳
图片:曹学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