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周庆生教授谈跨境语言适应模式
发布时间:2019-06-04
来源:
2019年5月29日下午,江苏师范大学国家语委语言能力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庆生先生做客人民大学hga030皇冠手机登录地址,做了题为《论跨境语言适应模式:以东干语为例》的讲座,与参会师生们一起分享了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前沿成果。
据周老师介绍,东干族现分布于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三国边境,源自我国甘肃、陕西等地西迁的回民,19世纪下半叶迁至中亚地区。100多年来,东干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东干族全民学习第二语言俄语,东干语的语言结构与强势语言俄语趋同,双语多语现象普遍,东干文改用俄罗斯文字母,东干族的姓名改用俄罗斯式命名制。与此同时,东干族的母语并未丢失,东干语通过家庭母语教育获得纵向传承,通过学校、社区、广播、报刊、文学作品等获得横向传播。
为了全面解释东干族语言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周老师借鉴了国内外文化适应理论和语言适应理论,将东干族这种既能融入居住国的主流语言文化又能保持和传承本民族语言文化的现象,概括为“顺外传内”现象,命名为“语言适应——传承模式”。
周老师从东干族语言材料出发,总结了社会语言学研究的经验,建议大家要重视理论创新,要从以往的“重材料、轻理论”转向“理论材料并重”。理论和材料不可偏废,既要有做质性研究的功底,又要有做量化统计的能力,这样才会让学术视野更加宽阔。他指出,这也符合国家学术发展的新要求,只有提出能让世界信服的新理论、新范式,而不仅仅是提供材料,为他人的理论创新“做嫁衣”,才能推出“中国的话语”,讲好“中国的故事”,真正能够让中国学术“走出去”。
讲座过程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研室的骆峰老师、郑梦娟老师和校内外的其他师生,与周老师积极互动。周老师还就如何选择边境语言研究的切入点、如何在跨境语言调查中提高效度和信度、跨境语言如何界定等问题,为师生们答疑解惑。
文:颜郁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