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第十届汉文佛典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6-10-27
来源:




              第十届汉文佛典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议议程

                                                    (20161029-30日) 

1029

时间

事项

地点

议程安排

主持人       

8:30

9:00

开幕式

艺术学院    报告厅

1.hga030皇冠手机登录地址领导致辞

2.台湾政治大学竺家宁教授致辞                 

3.日本创价大学辛岛静志教授致辞

4.韩国延世大学李圭甲教授致辞                

龙国富

9:00

9:20

合影

博物馆 门前

全体代表合影

 

9:20

10:10

大会报告

(第1场)

艺术学院    报告厅

1.竺家宁(台湾政治大学)(题目待定)

2.辛岛静志(日本创价大学)《汉译<中阿含经>的原语》

 

松江崇刘祥柏

 

休息20分钟

1030

1145

大会报告

(第1场)

艺术学院

报告厅

 

3.朱庆之(香港教育大学/北京大学)《东汉译经介词词组大多位于VP前的一个重要原因》

4.董志翘(南京师范大学)《佛经词语例释(一)》

5.方一新(浙江大学)《从<太子须大拏经>看古写经的重要性》

松江崇刘祥柏

1145

午餐

峰尚餐厅

 

 

 

 

 

 

14:30

16:00

 

 

 

 

 

 

 

 

 

 

 

 

 

 

14:30

16:00

分组报告第一场

A组报告

(第1场)

国学馆123

1.任继昉(中南大学)《从安世高译经看“花”字的出处》

2.陈秀兰(上海师范大学)《“桂香”考》

3.真大成(浙江大学)《据异文考释佛经疑难俗字三题》

4.曾昱夫(淡江大学)《从<菩萨戒本><菩萨善戒经>论昙无谶与求那跋摩译经词汇的差异》

5.李博寒(香港教育大学)《汉译佛经对“时”的语法化之影响》

6.刘雅芬(台湾辅仁大学)《谈佛经词汇“究竟”一词的语义变迁》    

 

王继红申懿先

B组报告(第1场)

国学馆225

1.陈明(北京大学)《梵汉本根本说一切有部律典词语选释》

2.周碧香(台中教育大学)《撮盐于水—从“万劫不复”探究词汇融合与发展》

3.常焕辉(江西宜春学院)《基于认知理论的禅宗隐喻翻译研究》

4.赵家栋(南京师范大学)《敦研361<佛经>考校与研究》

5.姜黎黎(杭州师范大学)《中古律部佛经“惧怕”类心理动词研究》

6.张颖(西北师范大学)《敦煌佛经音义声母演变的中古特色》

郭懿仪

李建强

C组报告(第1场)

国学馆325

1.李崇峰(北京大学)《凹凸相初探》

2.郑林啸(中国人民大学)《<篆隶万象名义>的反切规律》

3.辛睿龙(河北大学)《<广弘明集>之可洪“音义”误释类析》

4.李乃琦(日本北海道大学)《玄应音义之系统再考-以经目名为中心》

5.李广宽(武汉大学)《<碛砂藏>随函音义开口二等喉牙音字的演变及相关问题》

6.向筱路(北京大学)、李建强(中国人民大学)《慈贤译<一切如来白伞盖大佛顶陀罗尼>韵母对音研究》

张渭毅高婉瑜

休息20分钟

分组报告第二场

 

 

 

 

 

16:20

17:50

 

 

 

 

 

 

 

 

 

 

 

 

 

 

16:20

17:50

A组报告

(第2场)

国学馆123

1.王继红(北京外国语大学)、陈前瑞(中国人民大学)《从梵汉对勘看玄奘的语法观念》

2.申懿先(韩国延世大学)《韩中禅师诗歌中的顿悟世界——以悟道颂的顿悟性诗语为中心》

3. 刘劲松(台湾佛光大学)《精舍刍议——一个佛教术语的翻译叙事》

4.汤仕普(六盘水师范学院)《佛源成语语义演变的一种方式——以“刀山剑树”为例》

5.谭勤(浙江大学)《<中华大藏经>平议》

6.牟烨梓(比利时根特大学)From Temporal Adverb to Polite Imperative Marker: The Development of QIE in Middle Chinese

陈秀兰真大成

B组报告(第2场)

国学馆225

1.李建强(中国人民大学)《S.2529、北7684<尊胜咒>对音札记                                2.王曦(安徽大学)《<众经音义>作者玄应生平及著述再考》

3.杨贺(中国人民大学)《<说文> “辵”部范畴及其同类词场》

4.李福言 (江西师范大学)《<玄应音义><说文>考》

5.李彬(南京师范大学)<祖堂集>中“厶”字来源再议》              

6.王思齐(台湾政治大学)《义净译<佛说大孔雀明王经>中的唐代北方方言韵母系统》

曾昭聪

周碧香

C组报告

(第2场)

国学馆325

1.张渭毅(北京大学)《<集韵韵例>改类隔切为音和切的体例之来历考索》

2.萧红(武汉大学)《南北朝宗教文献副词研究》

3.高婉瑜(淡江大学)《论<祖堂集>的勘验词》

4.俞莉娴(上海师范大学)《<慧苑音义>刻本与写卷用字考探》

5.鞠彩萍(常州工学院)《禅录俗语词“风后先生”解读》

6.卢鹭(浙江大学)《“熟”有衰老义之来源、成因考》

谭代龙

刘文正

17:50

晚餐




1030

时间

事项

地点

议程安排

主持人

 

 

 

 

 

 

8:30

10:00

 

 

 

 

 

 

 

 

 

 

 

 

 

 

 

8:30

10:00

分组报告第三场

A组报告(第3场)

国学馆123

1.裘云青(日本创价大学)《<生经>难解词语选释四则》

2.梁英梅(韩国外国语大学)《<禅门拈颂集>中所见否定词用法考察》

3.周美慧(台北教育大学)《佛经中<何以>句式的语法化过程分析》

4.邵天松(三江学院)《日本石山寺藏<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写本初探》

5.马宗洁(中国国家博物馆)《东汉支谶译经中的“金”字字义辨析》      

6.潘牧天(上海师范大学)《“掜眼生花”“揑目生华”考》

高列过李智瑛

 

B组报告(第3场)

国学馆225

1.黄仁瑄(华中科技大学)《慧苑<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字又作”考》

2.郭懿仪(四川大学)《从<无量门破魔陀罗尼经>的音注看刘宋时期的韵部特色》

3.陈文杰(南京大学)《佛经词语的方言证义(五则)》 

4.张文(中国政法大学)《<摩诃僧祇律>语序问题研究》

5.李昕皓(中国人民大学)《日本古藏书<香药字抄>引原本<玉篇>考》

6.释圆杰(清华大学)《汉译佛典中“心”和“意”的混淆现象——以<渐备一切智德经>为例》

赵家栋

 

C组报告(第3场)

国学馆325

1.松江崇(北海道大学)《略谈VC型使成式的扩展机制——以佛教语言语料中“V+/到”型使成式为例》

2.谭代龙(四川外国语大学)《<南海寄归内法传>“分别”考 》

3.刘文正(湖南大学)《汉语历时构式语法中的构式压制和反压制——以“见V”构式的形成、发展为例》

4.张佳欣(南京师范大学)《<高僧传>品评语研究》

5.康振栋(辽宁师范大学)《试论佛教共体术语与格义术语》

6.杨德春(邯郸学院)《关于汉译佛经语言性质的几个问题》

王绍峰张倩倩

 

休息20分钟

分组报告第四场

 

 

 

 

 

 

 

10:20

11:50

 

 

 

 

 

 

 

 

 

 

 

 

 

10:20

11:50

A组报告(第4场)

国学馆123

1.刘祥柏(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从“空中无色”谈方位词“中”的条件义》

2.高列过(浙江外国语学院)《东汉译经的语气词“也”》

3.李智瑛(韩国延世大学)A Study on the System and the Phonetic Notation of Xin Ding Yiqie Jinyin Yi of Guo Yi

4.谭翠(中华女子学院)<思溪藏>随函音义与汉语俗字研究》  

5.朱乐川(北京师范大学《<玄应音义><方言><方言注>考》

6.桑吉东知(西北民族大学)《梵藏汉<圣胜意大乘经>对勘与研究——以敦煌藏文文献IOL Tib J75写本为中心》  

 

 

 

 

 

裘云青

周美慧

 

 

 

 

B组报告(第4场)

 

 

 

国学馆225

1.曾昭聪(暨南大学)《佛典“焰”类词研究》

2.朱冠明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东传与西学东渐——两次语言接触的比较》

3.龙国富、李晶(中国人民大学)《从同经异译及梵汉对勘看中古汉语“都”的性质和作用》

4.邱冰(北京语言大学)《语言接触对汉译佛经词汇的多层级影响——以<佛所行赞>为个案》

5.贾智(日本九州大学)《关于日本笔记体佛典音义——以<新译华严经音义私记>为例》

 

 

 

黄仁瑄陈文杰

C组报告(第4场)

国学馆325

1.卢烈红(武汉大学)《禅宗语录中“只这(个)是”类强调式判断句的发展及相关问题》

2.王绍峰(湖州师范学院)《道世对<续高僧传>的接受》

3.刘春明、李春红(吉林大学)《文白混杂而偏文、雅俗相容而偏雅——<六度集>语体风格考辨》

4.张倩倩(北京外国语大学)《东汉译经时点时段表达研究》

5.连燕婷(南京师范大学)《“居士”词义演变探析》                              

 

郑林啸

1150

午餐

14:30

— 16:35

大会报告

(第2场)

艺术学院

报告厅

 

1.徐时仪(上海师范大学)《“㜝懠”与“肚撰”考略》

2.梁晓虹(日本南山大学)《信瑞<净土三部经音义集>的语料价值研究—以日本资料为例》

3.<, /b>梅思德(洪堡大学)Negation and modal verbs in Early Buddhist Chinese texts

4.李圭甲(韩国延世大学)《<可洪音义>中字形与注音相异标题字释例》

5.刘广和(中国人民大学)《玄奘译音夹注“旧曰讹也”“略也”考——读<大唐西域记校注>札记》

 

卢烈红

 

休息20分钟

16:55

18:00

闭幕式

艺术学院报告厅

1.ABC小组代表汇报

2.下届会议主办方发言

3.香港教育大学/北京大学朱庆之教授致闭幕辞

 

朱冠明

18:00

晚餐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