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涛

1981年生,河北成安人。文学博士。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办公室:人文楼226 办公电话:62513154 电子邮箱:ericsu0928@163.com

教育背景

(1)2004—2007 硕士就读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

(2)2007—2010 博士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

(1)中国电影史
(2)香港电影史
(3)电影批评
(4)冷战文化与华语电影

教授课程

(1)影片精读
(2)影视批评学
(3)中国电影专题
(4)香港电影研究
(5)民族电影研究

学术兼职

(1)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会员
(2)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香港电影委员会副秘书长
(3)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影视史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科研项目

(1)《冷战背景下华语电影的交互影响研究(1949—1966)》,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2014。
(2)《战后香港“南来影人”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2015。
(3)《冷战与香港电影的历史叙述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2020。

(4)《香港电影文化史研究(1949—1979)》,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2022。

代表性论文

(1)《文化“冷战”与香港右派电影的文化想象——以亚洲影业有限公司为中心》,《文艺研究》2017年第3期。

(2)歴史の渦のなかを行く ─岳楓(ユエ・フォン)の上海と香港における映画人生,JunCture(超域的日本文化研究)第13号。

(3)《左翼批评的衍生与重建:论<大公报>(香港版)的电影批评(1948—1952)》,《戏剧》2022年第1期。

(4)《言志、抒情与风格塑造: 楚原的跨界创作与香港电影变革》(第一作者),《当代电影》2022年第6期。

(5)《协商现代性:“电懋”家庭情节剧的类型与文化》,《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

(6)《激变中的重组与转型——从永华影业公司的兴衰看20世纪中期香港电影工业》,《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年第11期。

(7)《新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与文化实践——论 20世纪 40—60年代党对香港电影的领导》,《当代电影》2021年第7期。

(8)《“七人影评”:补遗与考辨》(第一作者),《电影艺术》2021年第6期。

(9)《重绘亚洲电影工业版图:亚洲电影节与香港电影(1954—1964)》,《电影艺术》2020年第4期。

(10)《冷战、现代性与离散情结——兼论“南下影人”在中国电影史上的独特地位》,《当代电影》2020年第7期。

(11)《时间的凝滞与未来感的丧失——“后九七”香港文艺片的时间体验》(第一作者),《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0年第7期。

(12)《冷战背景下的观望与游移——论远东影业公司的创作与市场策略》,《电影艺术》2019年第4期。

(13)《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变奏:易文与战后香港电影》,《当代电影》2019年第7期。

(14)《玉女、孤女与跨地域的女性:论尤敏的明星形象(1959—1964)》(第一作者),《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9年第7期。

(15)《在历史的漩涡中前行——岳枫与战后香港电影》,《当代电影》2018年第7期。

(16)《前现代与后现代的文化协商——略论香港僵尸片的类型与文化》,《当代电影》2017年第11期。

(17)《丑角、小人物与“边缘人”——论韩非的银幕形象与沪港之旅》,《电影艺术》2017年第1期。

(18)《左翼的演变与重生——论程步高与战后香港电影》(第一作者),《当代电影》2016年第7期。

(19)《从战后电影到左派电影——朱石麟与龙马影片公司研究》,《当代电影》2016年第3期。

(20)《<琼楼恨>:类型、作者与战后香港电影的文化政治》,《当代电影》2015年第8期。

(21)《歌舞女郎、性别政治与中产想象:论葛兰的银幕/明星形象》,《电影艺术》2015年第4期。

(22)《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电懋”女星的形象塑造与身份定位》(第一作者),《当代电影》2014年第11期。

(23)《女性身体、现代生活方式与都市空间——论“电懋”电影的都市想象与现代性》(第一作者),《当代电影》2014年第6期。

(24)《时代转折、政治角力与女明星的银幕塑形:李丽华与战后香港电影》,《当代电影》2014年第5期。

(25)《香港左派独立制片公司研究(1948—1952)——以大光明影业公司为中心》,《电影艺术》2014年第2期。

(26)《功夫喜剧:类型、风格与文化想象》,《当代电影》2013年第11期。

(27)《主体欲望的诗意描摹:再论<董夫人>的女性主义表达》(第一作者),《当代电影》2013年第9期。

(28)《上海传统、流离心绪与女明星的表演政治:略论长城影业公司的创作特色与文化选择》,《电影艺术》2013年第4期。

(29)《时代转折、政治形塑与艺术探索——试论建国初期中央的香港电影政策》,《电影艺术》2012年第4期。

(30)《性别、权力与文化想象:论“邵氏”武侠片中的女性》,《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29)《厚积薄发 一鸣惊人——论胡金铨在“邵氏”的创作》,《当代电影》2011年第4期。

(31)《论刘家良在“邵氏”的功夫片创作》,《电影艺术》2007年第4期。

(32)《<马大帅>:农村题材的话语转型》,《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主要专著

专著:
(1)《浮城北望:重绘战后香港电影》,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
(2)《电影南渡:“南下影人”与战后香港电影(1946—1966)》,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
(3)《电影南渡——“南下影人”与战后香港电影(1946—1966)》(增订版),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2021年7月。
译著:
(1)《民国时期的上海电影与城市文化》([美]张英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
(2)《香港电影:额外的维度》([新加坡]张建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8月。
(3)《建构电影的意义:对电影解读方式的反思》(合译,[美]大卫•波德维尔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11月。
(4)《香港电影:额外的维度(中文增订版)》(张建德著),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2018年2月。
(5)《王家卫的电影世界》(张建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3月。
编著:
(1)《顺流与逆流:重写香港电影史》(与傅葆石合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7月。
(2)《电影课•上:经典华语片导读》(与陈旭光合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
(3)《电影课•下:经典外国片导读》(与陈旭光合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