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杨恒达

发布时间:2014-06-15
来源:外国文学教研室



 

 

杨恒达(1948.11.19-2023.7.12)男,汉族,江苏无锡人

hga030皇冠手机登录地址教授,博士生导师

1948年11月19日出生于上海市徐汇区。

1956年至1962年在上海市徐汇区永加路第二小学学习,

1962年至1965年在上海市第五十一中学学习,

1965年至1969年在上海市淮海中学学习。

1970年至1971年赴湖北潜江燃化部五七干校插队务农。

1971年参加工作,1971年至1976年任长庆油田工程团工人,

1976年至1979年任徐州华东输油管理局教师。


1979年至1982年硕士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

1982年人民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

1982年留校任教,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1985年至1987年留学于德国波恩大学,学习比较文学与德国文学。

1992年在美国陶森州立大学任客座教授。

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6年被评为教授。曾担任美国Consortium Universities驻北京文化教育项目北京中国学中心高级学术顾问,北京市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hga030皇冠手机登录地址学术委员、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华人文化研究所所长等。2010年2月在中国人民大学退休。

2023年7月12日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74岁。


杨恒达教授治学严谨,长期深耕西方文学史、西方文艺理论史、中西文化比较、尼采研究,成就卓著,在国内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专著《尼采美学思想》获北京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学者研究成果奖、冯至德语文学研究二等奖,另出版《诗意的叛逆》《人论与文学》《卡夫卡传》《城堡里的迷惘求索:卡夫卡传》《卡夫卡》《海明威》等6部专著。在《中国比较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中国翻译》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完成多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务院侨办项目。作为发起人之一,推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2007年首届世界汉学大会。荣休之后,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的框架下创立了伦理专业委员会,并与海外学术机构合作,创立了国际墨子系列研讨会。

杨恒达教授是国内著名翻译家,精通英语、德语、法语,秉持“翻译是一项伟大的工程”理念,以翻译为志业,以信、达、雅为追求,致力于西方文艺理论、文学作品的中文译介工作,忠实原文又通俗易懂,产生了广泛辐射力和影响力。主持翻译26卷本《尼采全集》,翻译的西方文艺理论著作有卢卡奇《小说理论》、韦勒克《现代文学批评史》、德里达《立场》等近十部,翻译的西方文学作品有亨利·米勒《南回归线》《黑色的春天》《我一生中的书》,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阿加莎·克里斯蒂《葬礼之后》,门得特·德琼《六十个老爸的房子》,尤里·奥莱夫《从另一边来的人》,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总统班底》等十余部。

杨恒达教授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培养指导了50余位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曾担任中文系96级本科基地班班主任,深受学生爱戴。讲授的《外国文学史》《西方文艺理论史》《比较文学概论》《文学翻译理论》《比较文化》《西方经典名著研读》《外国文学选讲》《欧美文学专题》等课程,深受学生欢迎。1991年获评北京市优秀教师。合编的《象征主义·意象派》获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首届优秀教材奖。

 

教授课程

1.   西方文艺理论史

2.   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

3.   比较文学概论

4.   比较文化

5.   西方经典名著研读

 

主要研究方向

西方文学史,西方文艺理论史,中西文化比较,尼采研究

 

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

1.   20世纪退休西方文学中的宗教意识(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

2.   26卷本《尼采全集》翻译(中国人民大学985工程人文经典翻译项目)

3.   20世纪海外华人文化的格局、流变与现状(国务院侨办项目)

 

主要科研成果

 

主要专著:

1、《尼采美学思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1997年,(获冯至德语文学研究二等奖、北京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学者研究成果奖);

2、《卡夫卡传》,台湾业强出版社,1992年;

3、《城堡里的迷惘求索:卡夫卡传》,世界图书出版社,1994年;

4、《海明威》,长春出版社,1999年;

5、《卡夫卡》,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

6、《人论与文学》(合作,国家重点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7、《诗意的叛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年。

 

主要译著:

1、卢卡奇《小说理论》,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8年;

2、韦勒克《现代文学批评史》(五)(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

3、亨利·米勒《南回归线》、《黑色的春天》,时代文艺出版社,1995年;

4、法默尔、安东尼合作《活出欢喜的心》,台湾业强出版社,1995年;

5、斯莉姆《再见钟情》(合作),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年;

6、阿加莎·克里斯蒂《葬礼之后》(合作),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

7、德里达《立场》,台湾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8、《尼采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2001年;

9、尤里·奥莱夫《从另一边来的人》,《巴勒斯坦王后莉迪娅》(合译),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

10、门得特·德琼《六十个老爸的房子》,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

11、亨利·米勒《我一生中的书》,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

12、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总统班底》,工人出版社,2000年;

13、布莱恩·拉姆利《召亡人》(合作),花山文艺出版社,2001年;

14、门得特·德琼《学校屋顶上的轮子》,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

15、尼采《人性的,太人性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16、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译林出版社,2007年。

17、尼采《悲剧的诞生》,杨恒达译,译林出版社,2007年。

 

主要论文:

1、《翻译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中国翻译》1998·3

2、《对基督教伦理和儒家伦理的比较研究的方法论反思》,许志伟、赵敦华主编《冲突与互补:基督教哲学在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Images of Westerners in the Chinese Novel since the 1980s”,Meng Hua & Sukehiro Mirakawa ed., Images of Westerners in Chinese and Japanese Literature, Amsterdam-Atlanta, GA:Rodopi,2000

4、《比较文学教材中的学科定义问题》,《中国比较文学》2001·2

5、《作为交往行为的翻译》,谢天振主编《翻译的理论建构与文化透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

6、《我国外国文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外国文学研究》2003·3

7、《尼采与后现代性》,《外国文学》2004·6

8、《王佐良与比较文学》,《中国比较文学》2005·3

9、《一个学科的“死”与生》,《中国比较文学》2006·1

10、《传统汉学在中西交流中的当代意义》,《博览群书》2007·5



Baidu
sogou